蘿蔔泥的故事|複雜性局部癲癇
大家還記得可愛的蘿蔔泥嗎?接手時有眼瞼結膜沾黏,治療後,變成大眼美女,可是,她的貓生並沒有從此順遂。
一天晚上,蘿蔔泥突然像是鬼附身一樣,發出低鳴,流口水,瘋狂地四處竄逃,會突然往後方查看,發出低鳴,好像後方有什麼我們看不到的東西。如影片所示。
第一個想到的是複雜性局部癲癇發作(Complex partial seizure),另外跳入腦中的是狂犬病。但因為蘿蔔泥在我們家已經超過一個月了,沒有接觸到狂犬病動物的可能,因此狂犬病的可能性極小。
自己心裡小劇場了一下,如果真的是狂犬病,那可愛的蘿蔔泥就會被安樂 😢,還好家裡的貓貓都有打狂犬病疫苗。
複雜性局部癲癇發作(Complex Partial Seizure):
「癲癇」是一種症狀,造成癲癇的原因很多,包含自發性、結構異常、發炎、感染、代謝性、退化性等問題,因此需要進一步檢查來釐清。
隔天做了血檢、尿檢、影像學檢查,除了球蛋白(Globulin)偏高,A:G 比 0.5 之外,其餘沒有顯著異常,雖然有點擔心會不會是傳染性腹膜炎 FIP,但三天後複驗血檢,球蛋白已回復正常,A:G 比 0.7,沒有任何其他證據顯示傳染性腹膜炎。
當天開始使用兩種抗癲癇藥物+一種輔助抗癲癇藥物,並且趕緊預約了神經科門診,用藥之後,蘿蔔泥有逐漸變得穩定,也送了病原的檢測,還好都是陰性。因為蘿蔔泥當時年紀較小,且對於藥物有反應,神經科醫師建議穩定的話,可以等蘿蔔泥長大一點,再麻醉進行核磁共振的檢查,因此我們開始了一天四次的餵藥行程。
蘿蔔泥的癲癇發作頻率大大地降低,我們在蘿蔔泥五個多月大時,幫蘿蔔泥做了母貓絕育手術,並在她六個多月大時安排了核磁共振與腦脊髓液採樣,結果,蘿蔔泥的核磁共振影像還滿正常的(一直想說她的腦子可能會有洞),腦脊髓液分析與病原檢測皆無明顯異常。
最後的結論,蘿蔔泥目前的診斷為自發性的複雜性局部癲癇,不過,有些先天的儲積症(Storage Diseases)還無法完全排除,但這類疾病的發生率很小。這算是預期中的結果,但也表示蘿蔔泥可能一輩子都要吃藥了。
大家以為蘿蔔泥吃藥就穩定了嗎?蘿蔔泥一天需要吃四次藥,所以她每天跟著上下班,我們常常笑她也是週休二日。當時她還滿穩定的,我又剛好出國不在家,我們想試試看能否調整成一天兩次餵藥,結果簡言之,失敗了,我回國那天,可憐的蘿蔔泥一直發作,即使恢復到一天四次餵藥,效果也不好,趕緊幫她訂了一種長效型的抗癲癇藥物,拿到藥時,立即餵了她一顆,想不到兩個小時內,蘿蔔泥就恢復正常了。
在過去的案例中,局部癲癇大多對於藥物的反應不佳,只有貓聽覺反射性癲癇(feline audiogenic reflex seizures, FARS)對於抗癲癇藥物 Levetiracetam 反應是好的。因此,我們只希望藥物能夠好好控制蘿蔔泥的狀況,餵藥麻煩也就變成微不足道的抱怨了。
蘿蔔泥現在一天餵兩次藥(總共三種藥物),終於可以不用只能週休二日,雖然她癲癇發作之後,就變成一隻有點瘋瘋的小貓貓,餵藥會生氣,但她很快就忘了,不記仇,生完氣,下一秒馬上又可以跟你玩,家裡其他貓咪也逐漸接受有點奇怪的她,就這樣家裡又多了一隻貓。
Комментарии